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本土動漫電影創作困局
本報記者 胡鈺 北京報道暑期將至,今年7月到8月,將有近十部國產動畫電影上映。一到孩子們擁進影院的暑期,陪看傢長中也會出現一支吐槽大軍。因為情節無聊、單一,很多傢長不得不中途離席,到影院外面等著散場。中國動漫的創作究竟出瞭什麼問題?審查制度背黑鍋?“由於國產動畫電影整體低齡化,削弱瞭青年觀眾的興趣,中國動漫的新時代應該是全年齡化。”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孫立軍對本報記者這樣表示。去年暑期,孫立軍導演的動畫電影《終極大冒險》反響不錯,影片講述的是一位女攝影記者和一個公司白領前往門索島探險時發生的故事,導演有意選擇瞭成年人日常職場生活為背景。在很多傢長看來,面對低幼市場,國產動畫電影大多是以簡單、粗俗、非黑即白的對抗來建構情節。而國外的很多動畫電影,是名副其實的“合傢歡”,成人也非常喜歡。原因何在?近年來業界有不少聲音,認為是目前中國的影視“審查制度”,將動畫作品“一刀切”到隻適合小朋友觀看。對於動漫審查制度,知名動漫經紀人江傑做過分析,被拉黑的話題主要有違法、反動、危害國傢安全、涉民族問題、黃賭毒、恐怖、虐待動物、毀壞環境等十幾類,其實並沒有什麼出乎意料的部分。雖然這會“限制部分動畫創意的發揮,但得出"中國動畫因此無法誕生優質作品"的結論,那就是莫須有的罪名瞭”。在江傑看來,國外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也是有相應限制的,比如《玩具總動員》、《獅子王》、《冰河世紀》等,在美國被定義為G級,同樣要求不涉及宗教、政治、黃賭毒。在1950年代,正處在漫畫黃金年代的美國甚至經歷過更為嚴苛的制度限制,但最終“絕處逢生”,開辟出瞭另一條大道。“中國動畫電影的問題肯定不是審查制度的問題。因為在所有的文藝作品中,對動畫的審查是比較寬松的,選擇什麼題材更多的是創作者本人的意願。”北京電影學院教授曹小卉認為,不會講故事才是目前中國本土動畫影片普遍存在的短板,缺乏精神力量,少有創新。其實,出色的國產動畫短片不少,可故事一長,主線就跑偏瞭,故事變得支離破碎。“中國人喜歡點到為止,我們不善於用誇張的動作和表情來傳達,而對動畫片來說這種方式恰恰是弱項。”扶持政策難支撐創作?“限播令”未達初衷,反而導致產生大量低端產品,“神編”、“神導”層出不窮。由北京電影學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推出的《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13》中,這一結論引起瞭不少人的關註。2006年,動漫被納入大文化戰略的一部分,當時的廣電總局宣佈通過一系列的稅收激勵措施,支持國內動畫原創企業,以改變日本和歐美動畫一統天下的局面。此後不到4年時間,中國動畫片的產出量激增,達到一年22萬分鐘,超過瞭日本,成為動畫產量的全球第一。到2011年,行業集體剎車,產量卻依然高達26萬分鐘。同年日本動畫產量為9萬分鐘。《熊出沒》的編導劉富源是90年代正式進入創作期,他回憶說,那時除瞭中央電視臺少數自創動漫之外,國產原創動畫基本是零。“任何一個文化行業都需要有大師的出現,才能帶動整體。但如今的投資者沒有足夠的耐心與動力在成本與周期上給創作者更大的空間,為瞭適應快速生產,動漫創作者隻能拋掉創作本意,也就成不瞭大師瞭。”動漫產業專傢、福建海峽旅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新雄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再好的藝術人才也需要資金來扶持培養。雖然近些年國傢對於動漫產業有不少扶持政策,但針對文創人才的落地政策方面還沒有被充分認識,比如有些地方的文創人才個稅返還、人才房優惠購買等還不到位。而且,地方政府投入多半在文化設施上,還有就是投給骨幹的文化企業,特別是國有文化企業和規模以上的民營文化企業,而很多中小企業面臨資金緊張、無法反哺創作者的根本難題。張新雄給記者算瞭一筆賬,以生產一部52集×13分鐘的動畫片、每集1.5萬元的成本計算,僅制作成本就會消耗1014萬元的資金。如果再加上100人中小型動畫公司的人力成本每月至少在30多萬,以及單個卡通形象設計開發衍生品費用數百萬甚至更高,企業在資金方面會相當吃緊。而在美國,由於產業鏈健全、動畫公司資金雄厚,創作者可以用3到4年時間做一部動畫,精雕細琢。至於之前“喜羊羊”以低成本制作獲得成功的案例,張新雄認為這樣的模式今後很難再復制,“目前靠低成本制作手法去打開市場基本是死路一條,觀眾很看重創作本身的質量。”創作者情懷不再?“現在很多搞創作的人都是心不靜、太浮躁、太自我、太自大。” 張新雄說。劉富源也認為,做動畫的大部分都是學藝術出身的,都自我個性太強。而動漫所有的目標理念都要靠團隊來實現,但少有人願意保有合作、配合的態度。創作者究竟該以怎樣一種價值觀來面對作品和孩子?又有多少人還願意思考和保有畫面之外的情懷和熱愛?一位動漫從業者在網絡上發表過一篇調研手記,在針對3歲至8歲低齡兒童的國外動畫片中,決不會看到強烈的正邪對抗,用暴力解決爭端,對人缺乏尊重的態度。但一些國產動畫片采用簡單暴力的正邪對抗作為故事主線,低端暴力情節固然能產生一定喜劇效果,贏得孩子歡心,但其負面效果遠遠大於娛樂效果。去年,廣電總局頒佈瞭《關於進一步加強國產電視動畫片內容審查的緊急通知》,起因是小朋友看瞭《喜羊羊和灰太狼》和《熊出沒》,學著裡面的人物說粗口、打架。有調研者認為,低年齡段動畫片應更加重視基礎價值觀的建立,比如友愛、分享、公平和尊重個人選擇。而不是通過一些簡單對抗情節助長自私、冷漠的價值觀。江傑說,事實上,中國人的技術和創意能力並不差,據他在Linkedin上的統計,在美國三大頂級動畫工作室中,中國人占瞭約5%,如果算上所有華人和不會說漢語的ABC(美國出生的中國人),人數比例接近10%。而國內動漫創作人為何會不斷遭到觀眾的吐槽,原因是多方面的。由創作人為中國動漫的效率低下負全責,也是有失公允的。張新雄說,目前創作者和創作企業缺乏對受眾消費進行調查分析,忽視瞭受眾需要什麼,更談不上引領受眾潛在的精神需求。而歐美動漫電影在故事、場景、音效、視覺等各方面都有針對受眾群做調查分析,尤其是大數據時代來臨,他們通過主流視頻網站收集受眾的反饋,找出相關關系,並預測出受眾對影視的潮流趨勢。宮崎駿曾經這樣感慨日本的動畫產業,“這個國傢已經有太多賺孩童錢的商人瞭。我想制作能讓孩子發自內心感到歡喜的電影,絕對不能忘掉這樣的根本立場,如果忘掉,工作室就滅亡瞭。”或許,這樣的警言值得國內動漫產業的每個人深思,而決不僅僅是創作者本身。(編輯:舞哲)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4-06-19/165833579.html
誰可以借我錢分享原住民青年創業貸款利率最新相關資訊介紹
本土動漫電影創作困局
本報記者 胡鈺 北京報道暑期將至,今年7月到8月,將有近十部國產動畫電影上映。一到孩子們擁進影院的暑期,陪看傢長中也會出現一支吐槽大軍。因為情節無聊、單一,很多傢長不得不中途離席,到影院外面等著散場。中國動漫的創作究竟出瞭什麼問題?審查制度背黑鍋?“由於國產動畫電影整體低齡化,削弱瞭青年觀眾的興趣,中國動漫的新時代應該是全年齡化。”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孫立軍對本報記者這樣表示。去年暑期,孫立軍導演的動畫電影《終極大冒險》反響不錯,影片講述的是一位女攝影記者和一個公司白領前往門索島探險時發生的故事,導演有意選擇瞭成年人日常職場生活為背景。在很多傢長看來,面對低幼市場,國產動畫電影大多是以簡單、粗俗、非黑即白的對抗來建構情節。而國外的很多動畫電影,是名副其實的“合傢歡”,成人也非常喜歡。原因何在?近年來業界有不少聲音,認為是目前中國的影視“審查制度”,將動畫作品“一刀切”到隻適合小朋友觀看。對於動漫審查制度,知名動漫經紀人江傑做過分析,被拉黑的話題主要有違法、反動、危害國傢安全、涉民族問題、黃賭毒、恐怖、虐待動物、毀壞環境等十幾類,其實並沒有什麼出乎意料的部分。雖然這會“限制部分動畫創意的發揮,但得出"中國動畫因此無法誕生優質作品"的結論,那就是莫須有的罪名瞭”。在江傑看來,國外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也是有相應限制的,比如《玩具總動員》、《獅子王》、《冰河世紀》等,在美國被定義為G級,同樣要求不涉及宗教、政治、黃賭毒。在1950年代,正處在漫畫黃金年代的美國甚至經歷過更為嚴苛的制度限制,但最終“絕處逢生”,開辟出瞭另一條大道。“中國動畫電影的問題肯定不是審查制度的問題。因為在所有的文藝作品中,對動畫的審查是比較寬松的,選擇什麼題材更多的是創作者本人的意願。”北京電影學院教授曹小卉認為,不會講故事才是目前中國本土動畫影片普遍存在的短板,缺乏精神力量,少有創新。其實,出色的國產動畫短片不少,可故事一長,主線就跑偏瞭,故事變得支離破碎。“中國人喜歡點到為止,我們不善於用誇張的動作和表情來傳達,而對動畫片來說這種方式恰恰是弱項。”扶持政策難支撐創作?“限播令”未達初衷,反而導致產生大量低端產品,“神編”、“神導”層出不窮。由北京電影學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推出的《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13》中,這一結論引起瞭不少人的關註。2006年,動漫被納入大文化戰略的一部分,當時的廣電總局宣佈通過一系列的稅收激勵措施,支持國內動畫原創企業,以改變日本和歐美動畫一統天下的局面。此後不到4年時間,中國動畫片的產出量激增,達到一年22萬分鐘,超過瞭日本,成為動畫產量的全球第一。到2011年,行業集體剎車,產量卻依然高達26萬分鐘。同年日本動畫產量為9萬分鐘。《熊出沒》的編導劉富源是90年代正式進入創作期,他回憶說,那時除瞭中央電視臺少數自創動漫之外,國產原創動畫基本是零。“任何一個文化行業都需要有大師的出現,才能帶動整體。但如今的投資者沒有足夠的耐心與動力在成本與周期上給創作者更大的空間,為瞭適應快速生產,動漫創作者隻能拋掉創作本意,也就成不瞭大師瞭。”動漫產業專傢、福建海峽旅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新雄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再好的藝術人才也需要資金來扶持培養。雖然近些年國傢對於動漫產業有不少扶持政策,但針對文創人才的落地政策方面還沒有被充分認識,比如有些地方的文創人才個稅返還、人才房優惠購買等還不到位。而且,地方政府投入多半在文化設施上,還有就是投給骨幹的文化企業,特別是國有文化企業和規模以上的民營文化企業,而很多中小企業面臨資金緊張、無法反哺創作者的根本難題。張新雄給記者算瞭一筆賬,以生產一部52集×13分鐘的動畫片、每集1.5萬元的成本計算,僅制作成本就會消耗1014萬元的資金。如果再加上100人中小型動畫公司的人力成本每月至少在30多萬,以及單個卡通形象設計開發衍生品費用數百萬甚至更高,企業在資金方面會相當吃緊。而在美國,由於產業鏈健全、動畫公司資金雄厚,創作者可以用3到4年時間做一部動畫,精雕細琢。至於之前“喜羊羊”以低成本制作獲得成功的案例,張新雄認為這樣的模式今後很難再復制,“目前靠低成本制作手法去打開市場基本是死路一條,觀眾很看重創作本身的質量。”創作者情懷不再?“現在很多搞創作的人都是心不靜、太浮躁、太自我、太自大。” 張新雄說。劉富源也認為,做動畫的大部分都是學藝術出身的,都自我個性太強。而動漫所有的目標理念都要靠團隊來實現,但少有人願意保有合作、配合的態度。創作者究竟該以怎樣一種價值觀來面對作品和孩子?又有多少人還願意思考和保有畫面之外的情懷和熱愛?一位動漫從業者在網絡上發表過一篇調研手記,在針對3歲至8歲低齡兒童的國外動畫片中,決不會看到強烈的正邪對抗,用暴力解決爭端,對人缺乏尊重的態度。但一些國產動畫片采用簡單暴力的正邪對抗作為故事主線,低端暴力情節固然能產生一定喜劇效果,贏得孩子歡心,但其負面效果遠遠大於娛樂效果。去年,廣電總局頒佈瞭《關於進一步加強國產電視動畫片內容審查的緊急通知》,起因是小朋友看瞭《喜羊羊和灰太狼》和《熊出沒》,學著裡面的人物說粗口、打架。有調研者認為,低年齡段動畫片應更加重視基礎價值觀的建立,比如友愛、分享、公平和尊重個人選擇。而不是通過一些簡單對抗情節助長自私、冷漠的價值觀。江傑說,事實上,中國人的技術和創意能力並不差,據他在Linkedin上的統計,在美國三大頂級動畫工作室中,中國人占瞭約5%,如果算上所有華人和不會說漢語的ABC(美國出生的中國人),人數比例接近10%。而國內動漫創作人為何會不斷遭到觀眾的吐槽,原因是多方面的。由創作人為中國動漫的效率低下負全責,也是有失公允的。張新雄說,目前創作者和創作企業缺乏對受眾消費進行調查分析,忽視瞭受眾需要什麼,更談不上引領受眾潛在的精神需求。而歐美動漫電影在故事、場景、音效、視覺等各方面都有針對受眾群做調查分析,尤其是大數據時代來臨,他們通過主流視頻網站收集受眾的反饋,找出相關關系,並預測出受眾對影視的潮流趨勢。宮崎駿曾經這樣感慨日本的動畫產業,“這個國傢已經有太多賺孩童錢的商人瞭。我想制作能讓孩子發自內心感到歡喜的電影,絕對不能忘掉這樣的根本立場,如果忘掉,工作室就滅亡瞭。”或許,這樣的警言值得國內動漫產業的每個人深思,而決不僅僅是創作者本身。(編輯:舞哲)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4-06-19/165833579.html
誰可以借我錢分享原住民青年創業貸款利率最新相關資訊介紹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